认识CPU使用率
前面学习了平均负载和CPU上下文切换,已经对CPU的性能有了初步的了解;我们此前总是用CPU使用率来描述系统CPU的性能的;
CPU使用率是单位时间内CPU使用情况的统计, 以百分比的方式展示;
那么,作为最常用的也是最熟悉的CPU指标,CPU使用率是如何计算的?然后,例如top
, ps
之类的性能工具展示的%user, %nice, %system, %iowait, %steal
等等, 它们之间又有什么不同呢?
下来将了解CPU使用率的内容,案例以我们最常用的反向代理服务器Nginx为例,在一步步操作和分析中深入理解。
CPU使用率
Linux作为一个多任务操作系统,将每个CPU的时间划分为很短的时间片,再通过调度器轮流分配给每个任务使用,因此造成多任务同时运行的错觉;
为了维护CPU时间,Linux通过事先定义的节拍率(内核表示为HZ),触发时间中断,并使用全局变量Jiffies记录开机依赖的节拍数。每发生一次时间中断,Jiffies的值就加1.
节拍率HZ是内核的可配选项,可以设置为100、250、1000等。不同的系统可能设置不同数值,可以通过查询/boot/config内核选项来查看它的配置值。如本系统中,节拍率设置成了250,也就是每秒钟触发250次时间中断;
|
|
同时,正因为节拍率HZ是内核选项,所以用户空间程序并不能直接访问。为了方便用户空间程序,内核还提供了一个用户节拍率USER_HZ, 它总是固定为100, 也就是1/100秒;这样,用户空间程序并不需要关心内核中HZ被设置成了多少,因为它看到的总是固定值
USER_HZ。
Linux通过/proc虚拟文件系统,向用户空间提供了系统内部状态的信息,而/proc/stat提供的就是系统的CPU和任务统计信息。比方说,如果你只关注CPU的话,可以执行下面的命令,
grep 'CONFIG_HZ=' /boot/config-$(uname -r)
这里的输出结果是一个表格;其中,第一列表示的是CPU编号,如cpu0, cpu1, 而第一行没有编号的cpu, 表示的是所有CPU的累加。其他列则表示不同场景下CPU的累加节拍数,它的单位是USER_HZ, 也即是10ms (1/100秒),所以这其实就是不同场景下的CPU时间;这里面的每一列不需要背,有需要的时候,查询man proc即可;不过,要清楚man proc文档中的每一列的含义,它们都是CPU使用率相关的重要指标,也可以在很多其他的性能工具中看到它们。
下面,依次解读一下:
- user (通常缩写为us),代表用户态CPU时间。注意,它不包括下面的nice时间,但包括了guest时间;
- nice (通常缩写为ni), 代表低优先级用户态CPU时间,也就是进程的nice值被调整成1-19之间时的CPU时间。这里注意,nice可取值范围是-20 ~ 19, 数值越大,优先级反而低;
- system (通常缩写为sys), 代表内核态CPU时间。
- idle (通常缩写为id),代表空闲时间。注意,它不包括等待I/O的时间(iowait)。
- iowait (通常缩写为wa), 代表等待I/O的CPU时间;
- irq (通常缩写为hi),代表处理硬中断的CPU时间;
- softirq (通常缩写为si),代表处理软中断的CPU时间;
- steal (通常缩写为st), 代表当系统运行在虚拟机中的时候,被其他虚拟机占用的CPU时间;
- guest (通常缩写为guest),代表通过虚拟化运行其他操作系统的时间,也就是运行虚拟机的CPU时间;
- guest_nice (通常缩写为gnice), 代表以低优先级运行虚拟机的时间;
而我们通常所说的CPU使用率, 就是除了空闲时间外的其他时间占总CPU时间的百分比,
根据这个公式,可以从/proc/stat中的数据,很容易地计算出CPU使用率。当然,也可以用每一个场景的CPU时间,除以总的CPU时间,计算出每个场景的CPU使用率;
但是,如果直接用/proc/stat的数据,它是开机以来的节拍数累加值,所以直接算出来的是,开机以来的平均CPU使用率,一般就没啥价值;
事实上,为了计算CPU使用率,性能工具一般会取间隔时间(比如3s)的两次值,作差后,再计算这段时间内的平均CPU使用率,即:
上面这个公式, 就是我们用各种性能工具所看到的CPU使用率的实际计算方法;
现在,我们知道了系统CPU使用率的计算方法, 那进程的呢? 跟系统的指标类似, Linux也给每个进程提供了运行情况的统计信息, 也就是/proc/[pid]/stat
, 不过, 这个文件包含的数据就比较丰富了, 总共有52列数据; 实际上, 不用知道每列的含义, 需要的时候, 查man proc就行;
那么, 是否要查看CPU的使用率, 就必须先读取/proc/stat
和 /proc/[pid]/stat
这两个文件,然后再按照上面的公式计算出来呢?
其实不需要, 现在各种各样的性能分析工具已经帮我们计算好了, 不过要注意的是, 性能分析工具给出的都是间隔一段时间内的平均CPU使用率, 所以要注意间隔时间的设置, 特别是用多个分析工具对比分析时, 一定要保证他们用的是相同的间隔时间;
比如, 对比top和ps两个工具报告的CPU使用率, 默认结果可能就很不一样, 因为top默认使用3秒时间间隔, 而ps使用的却是进程的整个生命周期;
如何查看CPU使用率
说到查看CPU使用率的工具, 一般第一反应肯定是top和ps, 事实上, top和ps确实是最常见的性能分析工具;
- top显示了系统总体的CPU和内存使用情况,以及各个进程的资源使用情况;
- ps则只显示了每个进程的资源使用情况;
top的这个输出结果中, 第三行%CPu就是系统的CPU使用率,每列含义上面也做了注解;不过top默认显示的是所有CPU平均
值,这时候可以按下数字1,就可以切换到每个CPU的使用率。
空白行之后是进程的实时信息,每个进程都有一个%CPU列,表示进程的CPU使用率。它是用户态和内核态CPU使用率的总和,包括进程空间使用的CPU、通过系统调用执行的内核空间CPU、以及在就绪队列等待运行的CPU;在虚拟化环境中,它还包括了运行虚拟机占用的CPU。
到这我们可以发现,top并没有细分进程的用户态CPU和内核态CPU。那如何查看每个进程的详细情况?可以用前面的pidstat,它正是一个专门分析每个进程CPU使用情况的工具;
如下面的pidstat命令,就间隔1秒展示了进程的5组CPU使用率,包括:
- 用户态CPU使用率(%usr)
- 内核态CPU使用率(%system)
- 运行虚拟机CPU使用率(%guest)
- 等待CPU使用率(%wait);
- 以及总的CPU使用率(%CPU)
最后的Average部分,还计算了5组数据的平均值;
CPU使用率过高
通过top, ps, pidstat等工具,可以很方便的找到CPU使用率较高(比如100%)的进程。
紧接着又想知道,占据CPU的到底是代码中的哪个函数呢?找到它,才能更高效、更针对性的进行优化;
有人说,应该用GDB(The GNU Project Debugger),这个功能强大的程序调试器,的确,GDB在调试程序错误方面很强大,但GDB不适合在性能分析的早期;
因为GDB调试程序 的过程中会中断程序运行,这在生产环境是不被允许的。所以,GDB只适合用在性能分析的后期,当你找到了出问题的大致函数后,线下再借助它来进一步调试函数内部的问题;
那么哪种工具适合在第一时间分析进程的CPU问题呢?可以使用perf, perf是Linux 2.6.31以后内置的性能分析工具。它以性能事件采样为基础,不仅可以分析系统的各种事件和内核性能,还可以用来分析指定应用程序的性能问题。
使用perf分析CPU性能问题,介绍两种最常见的用法;
第一种常见用法是perf top, 类似top, 它能够实时显示占用CPU时钟最多的函数或者指令,因此可以用来查找热点函数,使用界面如下:
输出结果中,第一行包含三个数据,分别是采样数(Samples), 事件类型(event)和事件总数量(Event Count)。
我们这个case中,perf总共采集了380个CPU时钟事件,而总事件数则为57350182.
另外,采样数需要我们特别注意。如果采样数过少(比如只有十几个),那下面的排序和百分比就没有实际参考价值了;
再往下看就是一个表格样的数据,每一行包含四列,分别是:
- 第一列 Overhead, 是该符号的性能事件在所有采样中的比例,用百分比来表示;
- 第二列Shared, 是该函数或指令所在的动态共享对象(Dynamic Shared Object), 如内核、进程名、动态链接库名、内核模块名等。
- 第三列Object,是动态共享对象的类型。比如[.]表示用户空间的可执行程序、或者动态链接库,而[k]则表示内核空间;
- 最后一列Symbol是符号名,也就是函数名。当函数名未知时,用十六进制的地址来表示;
还有以上面的输出为例,占用CPU时钟没有什么异常,说明系统并没有CPU性能问题。
接着来看第二种常见用法,也就是perf record和perf report。perf top虽然实时展示了系统的性能信息,但它的缺点是并不保存数据,也就无法用于离线或者后续的分析。而perf record则提供了保存数据的功能,保存后的数据,需要用perf report来解析展示;
在实际使用中,我们还经常为perf top和perf record加上-g参数,开启调用关系的采样,方便我们根据调用链来分析性能问题;
案例
下面我们以Nginx + PHP 的web服务为例,来看看当发现CPU使用率过高的问题后,如何使用top等工具找出异常的进程,又要怎么利用perf找出引发性能问题的函数。
准备
以下案例基于Ubuntu 18.04, 同样适用于其他的Linux系统。使用的案例环境如下所示:
-
机器配置: 2CPU, 8GB内存
-
预先安装docker、sysstat、perf、ab等工具
这次使用的工具ab, ab(apache bench)是一个常见的HTTP服务性能测试工具,这里用来模拟Nginx的客户端;
由于Nginx和PHP配置比较麻烦,将他们打包成了两个Docker镜像,这样,只需要运行两个容器,就可以得到模拟环境;
从上图可以看到,其中一台用 作Web服务器,来模拟性能问题;另一台用作Web服务器的客户端,来给Web服务器增加压力请求。使用两台虚拟机时为了相互隔离,避免"交叉感染";
本例中使用的PHP应用的核心逻辑比较简单,大部分一眼就可以看出问题,但是实际上生产环境的代码是极其复杂的;
因此,在案例操作步骤之前,先不要查看源码(避免先入为主),而是要把它当作是一个黑盒来分析。这样,可以更好的理解整个解决思路,怎么从系统的资源使用问题出发,分析出瓶颈所在的应用,以及瓶颈在应用中的大概位置;
操作和分析
首先,在终端1执行下面的命令来运行Nginx和PHP应用:
|
|
然后,在第二个终端使用curl命令来访问vm1中的nginx, 确认Nginx已经正常启动, 可以看到It works!的响应;
接下来,我们来测试这个Nginx服务的性能。在终端2运行下面的ab命令:
|
|
从ab的输出结果可以看到,Nginx能承受的每秒平均请求数只有22.85, 这个性能是有点差了,那么到底问题是出在哪里了呢?
我们用top和pidstat来分析下;
这样,我们在第二个终端,将测试的请求总数增加到10000,这样当在第一个终端使用性能工具,Nginx的压力还是继续, 便于观察;
|
|
接着,回到第一个终端运行top命令,并按下数字1,切换到每个CPU的使用率:
这里可以看到,系统中有几个php-fpm进程的CPU使用率加起来接近200%; 而每个CPU的使用率(us)也已经超过了96%,接近饱和。这样,我们就可以确认,正是用户空间的php-fpm进程,导致CPU使用率飙升;
那么接着分析,怎么知道是php-fpm的哪个函数导致了CPU使用率升高呢?我们用perf分析一下,在第一个终端运行一下下面的perf命令:
|
|
上面这张图的结果我没看到,看不到函数名而是一些十六进制的地址,那是因为:
应用程序运行在容器中,它的依赖也都在容器内部,故而perf无法找到PHP符号表。一个简单的解决办法是使用perf record生成perf.data拷贝回到容器内部perf report.
我们可以拷贝出Nginx应用的源码,看看是不是调用了这两个函数:
|
|
这样,我们就知道了,原来只有sqrt函数在app/index.php文件中调用了,那最后一步,我们就该看看这个文件的源码了:
问题就出现在那段注释的测试代码也直接发布应用了。这里也有个修复后的应用以供测试;
|
|
接着,到终端二来验证一下修复后的效果。
|
|
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,现在每秒的请求数,已经从原来的22.85变成了2498.56;
本例中,就是这么一个小小测试代码的问题,导致了极大的性能影响,并且查找起来不太容易;找到问题后,处理起来就比较容易了;
小结
CPU使用率是最直观和最常用的系统性能指标,更是我们在排查性能问题时,通常会关注的第一个指标。所以我们要熟悉它的含义,有其是要弄清楚用户(%user)、Nice(%nice)、系统(%system)、等待I/O(%iowait)、中断(%irq)以及软中断(%softirq)这几种不同CPU的使用率。比如说,
- 用户CPU和Nice CPU高,说明用户态进程占用了较多的CPU,所以应该着重排查进程的性能问题
- 系统CPU高,说明内核态占用了较多的CPU,所以应该着重排查内核线程或者系统调用的性能问题
- IO等待CPU高,说明等待IO的时间长,所以应该着重排查系统存储是不是出现了IO问题
- 软中断和硬中断高,说明软中断或者硬中断的处理程序占用了较多的CPU,所以应该着重排查内核中的中断服务程序
碰到CPU使用率升高的问题,可以借助top、pidstat等工具,确认引发CPU性能问题的来源;再使用perf等工具,排查出引起性能问题的具体函数。